爱体育- 爱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一所村小的温暖答卷
2025-09-12爱体育,爱体育官方网站,爱体育APP下载
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、先导性作用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。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是振兴乡村教育的核心和目标,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高质量教育,有利于培养乡村振兴最需要的人才。
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微小的单元,村小承担着农村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责任。一所村小,如何成为学生求知路上小而美、小而优的起点?教师节来临之际,记者走进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小学,从这个村小的改变中寻找答案。
又一个新学期翩然而至,山间晨雾如轻纱缭绕,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小学的操场上,年轻的教师正和学生挥拍打羽毛球。香樟树筛下的金色斑点洒落一地,欢乐的身影在晨光里跃动,校园生机勃勃。
这曾是一所让人担心留不住老师、吸引不了孩子的偏远村小,如今却变身为孩子知识启蒙路上小而美、小而优的起点56名孩子的幸福成长,背后是教育部门的制度托底、13位教师的青春坚守,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。
“要让乡村教师留得住、教得好,让乡村孩子学得开心、成长安心,必须靠制度保障托底。”这是恩施市教育局在推进乡村教育发展中始终坚守的核心理念。近年来,该局从硬件、师资、民生方面全面发力,为乡村小学筑起坚实的保障。
曾经,麂子渡小学篮球场水泥地面开裂,雨天跑道满是泥泞,一不小心就溅一身泥是师生的共同记忆。2022年,在恩施市教育局推动协调下,中央财政专项拨款360余万元落地该校。
9月2日,走进麂子渡小学校园,这所村小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:悬浮地板篮球场、沥青跑道色彩明丽,校舍全面翻新,危房不见踪影,新幼儿园拔地而起目前,改造一新的校园占地7250平方米,图书室、计算机室、美工室等一应俱全。
师资是乡村教育的根本。恩施市教育局多举措为麂子渡小学配齐、配强师资:一方面,推动政府订单班定向培养全科教师,3位怀揣扎根乡土初心的订单班教师成为学校教学骨干;另一方面,搭建教联体平台,以白杨坪镇中心小学为核心,统筹调度其他学校的音体美师资与课程资源,解决乡村学校艺术师资短板问题。
留住优秀的人才要让他们看得到成长的希望和路径。为此,恩施市教育局建立了更全面的系统化培训机制。白杨坪镇中心小学每周组织教师参与联合教研,每月要求通过国家智慧中小学平成专项培训,每学期至少两次到恩施市高旗实验小学“跟岗取经”。在传帮带、结对拜师的机制下,老教师的经验与新教师的活力碰撞,让每一堂课都兼具质量与温度。
“学好、吃好、玩好”是家长对孩子在校生活的最大期待,也是恩施市教育局保障的重点。在麂子渡小学的食堂,明厨亮灶公示牌挂在显眼位置,食材采购、加工制作全过程视频实时联网,市教育局与镇中心学校可随时监督。
“全镇统一制定菜谱,每天不少于12种菜品,每周不少于25种,确保营养均衡。”食堂负责人介绍,食堂师傅每学期都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食品安全专项培训,自2013年学校食堂获评“恩施市放心绿色食堂”以来,始终保持食品安全零事故。
为让学生“玩好”,恩施市教育局全力支持学校开展特色活动:支持学校结合恩施本土文化,开展羽毛球特色项目,每学期组织趣味运动会;举办“六一”儿童节、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时,鼓励学校邀请家长参与,让孩子在游戏与表演中释放活力、培养自信。
恩施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,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,通过持续给政策、投资源,不仅让更多年轻老师在乡村扎下根、稳住脚,更让每一个村里娃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,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。
在麂子渡小学,13位平均年龄26岁的青年教师,正呵护着56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。
这支队伍里,11人引领小学课堂的琅琅书声,2人陪伴幼儿园孩子的软糯笑语。他们半数以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青年,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归来;1名重庆籍教师跨越数百公里,在此默默坚守10余年;还有1名来自恩施州民族幼儿园的支教老师,以及3名政府订单班培养的全科教师每一个人,都用行动诠释把知识种进乡土的初心。
“同学们,看这株红薯藤,根扎得越深,红薯越甜,我们学习也要像红薯一样打牢基础”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,27岁的教师孙宇握着锄头,给孩子们讲解农作物生长知识。不远处,校长刘涛正带着另一组学生整理刚收获的红薯,为下午的红薯粉制作课做准备。
这样接地气的乡土课堂,是13位教师的教学常态。他们春日带学生去田间认麦苗,秋日沿溪畔讲收获,对着一枚叶片解释课本里的光合作用,把山野间的野花野草变成生物多样性的教材
裹着山野之风的乡土教材,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课外书,也成了教师与孩子、与土地之间最温暖的联结。
“以前大家都觉得村小条件差,教不好音体美课程。现在我们不仅开齐课程,还能上出特色!”美术老师张韵爽的话里满是自豪。
得益于恩施市教育局搭建的教联体平台,张韵爽曾多次到恩施城区的高旗实验小学跟岗学习,师从美术骨干教师吴姗。如今,她不仅能熟练教授素描、水彩课程,还挖掘出校内社会化服务人员的美术特长,共同开设毛笔水墨画课程。孩子们的每一幅作品,都被她精心装裱在教室墙上,成了校园里最亮眼的装饰。
体育课堂更是热闹:教师们把恩施本土的“幺妹儿工间操”“武术操”搬进操场,还引入踩高跷、摔跤等民间体育活动。
“以前上体育课就是跑圈,现在能玩的花样变多了,老师还会和我们组队比赛!”五年级学生王靖最期待的就是每周的趣味体育日。
对于学校7名单亲家庭学生和1名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,13位教师倾注了额外的关怀。
“我们实行小班化+个性化教学,把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记在心上。”有着12年教龄的张韵爽,每天放学后都会给特殊儿童单独辅导,还经常带着其他孩子陪他做游戏。逢年过节,教师们都会自掏腰包给单亲家庭孩子准备小礼物,让他们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温暖。
为不辜负孩子眼中的渴望,教师们从不停下学习的脚步。27岁的语文老师龚晓丽说:“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是对知识的期待,我们必须勤学、博学,才能接住这份信任。”
每周的教研、每月的培训、每学期的跟岗,他们从不缺席。青春的热忱,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闪闪发光。
白杨坪镇政府的属地关怀、教育机构的专业帮扶、爱心企业的物资捐赠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,为麂子渡小学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作为直接主管单位的白杨坪镇中心学校,不仅定期组织教学视导、开展联合教研,还在师资调配、资源倾斜上给予全方位支持。镇中心学校负责人经常走进校园,与青年教师座谈,了解他们的教学难题与生活困难。小到教师宿舍的水电维修,大到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,都能得到及时解决。
即便近年来学校生源有所减少,镇中心学校仍坚持师资不减、质量不降,不仅配齐12名专任教师,还新增1名社会化服务人员专门负责辅助教学和学生管理,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足够关注。
专业的支教力量,全方位提升这所村小的教学质量。2021年起,恩施州民族幼儿园与该校结成帮扶对子,每年派遣1名骨干支教老师驻校宋小雪、田丽琴、黄丽李、周运丹、余漫,五任支教老师接力。她们不仅带来科学的幼教理念,还主动联动小学教师开展教研,走进村民家中普及科学育儿知识。
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坚强后盾,每年选派音乐、美术专业的实习生到校任教,补充艺术学科师资缺口。去年,在恩施市教联体第六届校园歌手大赛中,麂子渡小学的学生一展歌喉,凭借歌曲《有我》获一等奖。
自2021年以来,江苏省常熟农商银行慈善基金会累计投入约11万元,不仅为学校配备新课桌、美术器材,还援建了校园广播系统,让学校用上和城里学校一样的教学设施。
2021年,恩施玖泽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幼儿园教室和宿舍装上了空调。幼儿班的孩子们特意画了一幅名为《空调妈妈》的画,送给捐赠企业的叔叔阿姨以表感谢。
恩施市上好田服饰、鸿蒙服饰先后为村小捐赠数十套校服,让孩子们在文体活动中有了不同颜色的整齐着装。
“我们不是孤军奋战,有这么多人关心支持,我们更有信心把学校办好,让孩子们在爱里长大。”刘涛说。
麂子渡河水静静流淌,见证着村小的蜕变;13位青年教师的青春之歌,与孩子们的笑声在山间回响。这所村小,正以温暖的答卷,书写着乡村教育充满希望的明天。